小調音階 (Minor Scale)


發布日期:2008-08-16 00:00:00 +0000 UTC

西洋音樂理論,大致上可以依性質把音階分成幾個部分,包含 調性系統 (Diatonic)五聲系統 (Pentatonic)調式系統 (Mode)對稱音階其他 (Symmetrical and Others) … 等。音階細節請參閱音階基礎的介紹。上述的調性系統主有兩大類要,就是我們最常聽到的 大音階 (Major Scale)小音階 (Minor Scale)

大音階其實就是所謂的 自然大調音階 (Natural Major Scale),或直接簡稱為 大調音階,只有一個。小音階嚴格來說是一個集合名詞,它包含了:自然小調 (Natural Minor Scale)和聲小調 (Harmonic Scale)旋律小調 (Melodic Scale)、和 爵士小調 (Jazz Minor),其中爵士小調又稱 現代小調 (Modern Minor Scale)。除非特別聲明,否則大部分口語上的小調音階都是指自然小調。

自然小調的基本音程和順階和弦關係如下表:

Natural Minor Scale (自然小音階) I
Interval (音程) 1 2 b3 4 5 b6 b7
C Minor Scale (C 小調音階音名) C D Eb F G Ab Bb
音階唱名 Do Re Me Fa Sol Le Te
Diatonic Harmony (C 小調順階七和弦) Cm7 Dm7-5 Ebmaj7 Fm7 Gm7 Abmaj7 Bb7

表格中順階和弦的部份,三個降音級數 (III、VI、VII) 剛好都是屬於大和弦,同時因為這三個音的是降音記號,與大調音階比較之下,使它們造成音階聽起來有 minor 感覺的因素。而其他沒有降音記號的,都是屬於小和弦。記憶時,可以掌握這些基本原則。

另外關於小調的級數 (I、II、III ….) 表示法,有人會以大調做參考,把 III、VI、VII 級表示成 bIII、bVI、bVII。但實際上我們在分析歌曲時還是以該調式為中心,而提到音程相關的部份 (和弦表示法、數字音階、唱名 …) 才會以大調做參考。所以這邊的表示法就不拿大調級數關係來做參考了。

數字音程與唱名請參考 “關於唱名” 的介紹。

自然大調音階是最常被使用的音樂素材,西洋樂理是以他為參考中心,小調音階自然也是參考大調音階。

  1. 音程關係:大部分對小調的形容詞都是、哀傷、憂鬱、浪漫 … 等比較負面的、消極的。這是與大調音階相對比較起來的感覺。(實驗組與對照組)
    • 自然大調音程關係:全全半全全全半 → 1 2 3 4 5 6 7
    • 自然小調音程關係:全半全全半全全 → 1 2 b3 4 5 b6 b7
  2. 主音 (Tonic)下屬音 (Sub-dominant)屬音 (Dominant):大調三個主要的音 (縮寫成 TSD, 也是 TSD和聲代換 的基礎概念),也是同樣對應到小調,也就是小調的 I、IV、V 級。
  3. 三個主要和弦:同上一點,大調的三個主要和弦 - 主和弦 (1maj7)、下屬和弦 (4maj7)、屬和弦 (57),小調同樣也是:主和弦 (1m7)、下屬和弦 (4m7)、屬和弦 (5m7)。要留意大小調的和弦屬性剛好相反。
  4. 唱名:小調唱名參考自大調,經常與數字級連用。小調常使用固定唱名,但也有人會使用首調唱名。用哪一種不是很重要,只要能夠掌握音程的概念,同時能夠和合作的樂手溝通就可以。更深入的說明請參閱 關於唱名、固定唱名?還是首調唱名?。
  5. 小調的終止:小調的五級因為沒有明顯的導音效果,所以參考大調把第七個音符 b7 改成 7 而形成和聲小調 (Harmonic Scale)。
  6. 和聲代換理論:大調的和弦代換理論技巧會被拿到小調使用:像是 ii-Ⅴ-I 進行,或者 Secondary Dominant (次屬和弦), TSD和聲代換 等技巧,在小調也會適用。
  7. 調式內轉:大小調的順階可以彼此借用,這就是音樂家玩出來的理論技巧 - 調式內轉 (Modal Interchange)。詳細介紹請參閱 調式內轉 (Modal Interchange) 上面描述的東西,簡單說,在大小調裡很常見,可以想見兩者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,很多想法是可以相互借用的,很多音樂家就以這樣的概念做很多應用。

關係大小調

大小調經常會被放在一起討論,主要是因為它們音階的共通性 - 音群相同。例如 C 大調與 A 小調,兩者就是最常見的例子。C 大調音階 = C D E F G A B,A 小調音階 = A B C D E F G,兩者差別於起始位置不一樣,但是使用的音群都一樣。

很多流行或者搖滾歌曲喜歡,或者不自覺的在主歌 (Verse) 用小調寫,副歌 (Chorus) 用大調寫,把常見的形容詞套上去就是:先浪漫、再開心,或者再激情。這種情緒的安排是最符合人們聽覺心理的習慣,也是常見的編曲手法、慣例。

關係大小調也是我們經常在學習/認識大小調時,經常拿來對照的。

很多時候我們會利用大調的音階來記憶小調,例如最常聽到的說法就是說小調的音階就是從 6 開始唱:6 7 1 2 3 4 5 6 這樣的唱法,這是參考大調音階來唱的,俗稱固定唱名。如果原參考的大調為 C 大調,那麼上述從 6 開始唱的就是 A 小調。

自然大調音階 I
C 大調音名 C D E F G A B
數字音階 1 2 3 4 5 6 7

這是剛開始我們在記憶/學習小調時的學習法,但是實際上學習小調音階的時候,要學習的是小調的音程關係,所以要分析 6 7 1 2 3 4 5 6 的音程關係:全半全全半全全,這才是讓音階有『小調』的感覺所在。把這樣的關係,放在從 C 或者其他位置出發的位置開始計算會得到下表:

自然小調音階 關係大調 I
數字音階/音程關係 1 2 b3 4 5 b6 b7
C 小調音階音名 Eb 大調 C D Eb F G Ab Bb
A 小調音階音名 C 大調 A B C D E F G
E 小調音階音名 G 大調 E F# G A B C D
B 小調音階音名 D 大調 B C# D E F# G A
… 類推 …

表格中的數字音階,基本上還是參考大調音階的音程,所以其實也代表著音程關係,例如表中的 C、A、E、B 小調 … 等音階。可以推算一下,每個音階的音程關係都會是 全半全全半全全 。同理,把他放在從 A 位置出發的就會得到 A 小調音階,也就是我們經常拿 C 大調來參考的音階。上表還有其他例子,可以用同樣的方式驗證。

一般我們習慣用大調當參考,把大調的 6 級開始當成小調;同理,我們也可以把小調當參考,每個小調音階的 Ⅲ 級開始算,就可以得到大調音階。例如 A 小調音階是:A B C D E F G,從 Ⅲ 級開始算,就可以得到 C 大調音階。上述表格中有標示關係大調,從三級開始算都可以驗證得到關係大調。

平行調

平行調就是 根音相同、音程關係不同 的兩個音階。例如 C 大調與 C 小調,兩者的根音都是 C,但是音程關係前者為大調關係,後者為小調關係。

自然音階 I 音程關係 關係調
C Major Scale C D E F G A B WWHWWWH A minor
C Minor Scale C D Eb F G Ab Bb WHWWHWW Eb Major

最常見的應用就是,已知大調音階,要找其平行小調音階,或者已知小調音階,要找其平行大調音階,可以透過關係大小調來聯想。下圖表示一般流行歌曲常用的技巧之一,歌曲主要的調性假設是 C 大調 或者 A 小調。如果歌曲進行中進行轉調(通常在 Bridge、男女對唱),則會有以下的選擇:

Eb 大調和 C 小調是關係大小調,這兩個音階的音群是一樣的。所以已知 C 大調音階要找 C 小調音階可以看成 C 大調轉 Eb 大調,之後再彈 Eb 大調的關係小調:C 小調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抓 張學友 - In Love with You 各段落的調性,概念就是應用上述的技巧。

這種技巧在吉他上很常見,尤其彈奏藍調的時候,經常會 G 大調直接轉 G 小調,這時候只要把音階指型往上或往下平移三格,即可以找到新的大小調音階。當然原本的根音位置是不會變的, 指板上的根音位置 C 是不會動的。詳細參閱 吉他音階學習引導 說明.

平行調其實不只有大小調,其實在解釋調式音階時,平行調的概念是最常用的。例如 C Major、C Mixolydian、C Lydian … 這些都是平行調的關係,因為它們都從 C 出發,但是音程關係都不一樣。

更多調式說明請參考調式概念、 調、調式及轉調 的介紹。

當然找音階,最好的方式還是直接透過音程關係找。上述的方式 (平移三個半音) 只是在學習過程當中,幫助學習者記憶的方式。久了之後,大多還是會用自然大小調的音程關係為基礎來思考新的音階。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大師在即興的時候都會說,其實他腦海裡並沒有什麼音階的指型,他思考的都是音跟音之間的音程關係。

和聲小音階和旋律小音階

由於自然小調的 Ⅶ 級是 b7,所以在聽覺上沒有解決 (resolved) 到根音的感覺。為了滿足解決的需求,音樂家們借用了自然大調的導音 (7) 給自然小調使用,而形成了和聲小音階 (Harmonic Minor Scale, 縮寫成 Harm.):

Scale \ Level I
C Minor Scale C D Eb F G A Bb
C Harmonic Scale C D Eb F G Ab B
C Melodic Scale (ascending) C D Eb F G A B

C Harm. 改變了 Ⅶ 級,製造了導音解決到 I 級,但同時也造成了 Ab - B 有了增二度 (A2) 的效果。增二度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程,但卻也是 Harm. 特有的聲響效果。

但是音樂家們還是不滿意,繼續改造 Harm. Scale ,在上行的時候,把 Ⅵ 改為 6,也就是還原 A,保留了導音效果,同時也把增二度聲響化解了。在下行的時候因為導因效果就不是很重要,所以 VI、VII 級均還原為 b6、b7,形成 旋律小音階 (Melodic Minor Scale、有書翻成曲調小音階)

和聲、旋律小音階雖然有各自獨立的順階和弦和調式 (參見:音階基礎),但是就和聲學的功能性來說,這兩組音階都是為了某個特定因素而產生的,改變的 VI、VII 級甚至可以當成 經過音 (Passing Tone) 來看待,而被經過音影響的順階和弦也可以看做 特徵和弦 (Character Chord) 。所以實際上,兩個音階實際上還是圍繞在自然小調。所以有些音樂學院的教授主張,小調音階其實只有一種,就是自然小調,其他的都是變化應用的音階。

所以當遇到使用和聲或者旋律小音階的曲子,要注意的是哪裡有用到那些經過音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這兩組音階都是屬於功能性的,所以 和聲方面不見得會完全套用這兩組的順階和弦

像是 A 和聲小調中五級會改成 E7 (E G# B D),但是一般歌曲當中一級還是會用 Am7,而不會使用 Am(Maj7) (A C E G#, 小調大七和弦),因為我們只是想要製造屬和弦的聲響,然後解決到一級。所以會更動的只有五級,一級則延續原本小調音階的一級。(updated: 20100207)

著名的搖滾曲子:加州大旅館 (Hotel California) 就可以以自然小調的角度,然後加上 Passing Tone 的概念來解釋其和弦進行和 Solo Line 的關係。

吉他上的小調音階

吉他的彈奏,簡單說可以找到大調音階的 La (6) 開始唱/彈,就可以彈出小調的感覺。但是如果你已經是一個熟悉吉他音階指型的吉他手,建議嘗試用 1 2 b3 4 5 b6 b7 思考,然後留意那三個降音記號的位置,因為它們正是讓你正在演奏的音階有小調的感覺。上述的描述方式,原則上都是以所謂的 Key Center 思考,Jazz 的學習者,要開始習慣用用 Note Name、Interval、Chord Tone、Tension Notes 思考。

上圖是吉他的音階指型 Mi 型 (或大調 Pattern 1、小調 Pattern 2),我用兩種音程關係來表示同一個指型,上面小調音階,下面是大調音音階,左邊是音程/唱名關係,右邊是音名關係。不難發現,兩者的音名是一模一樣的 (視覺圖像位置一樣),但是音程/唱名確截然不同。

其他吉他音階指型請參考 “吉他音階學習引導” 的介紹

寫譜 / 樂團團譜

另外是寫譜的時候,台灣做場/錄音室習慣寫數字和弦譜 (樂團簡譜),一般說就是所謂的 Key Center with Major (大調中心譜) - 以大調音階為主的簡譜 (最著名就是卓著出版社的出版品)。小調的歌曲習慣上還是以大調的和弦來標示,例如譜上的 Key 會標示 Cm,但是和弦寫的數字級是 Eb 大調的。這種譜優點就是方便閱讀,樂團樂手大多不是科班 (特別是吉他/Bass),這種譜就很容易讀,容易轉調。現場演奏時,只要主唱比個三 (C 調加三個半音 = Eb, 一些老樂師會說 “三塊”) 大家就知道什麼 Key,就直接彈了。

但是這種譜的缺點就是,分析樂理的時候容易習慣用大調去思考。所以在分析歌曲時,建議把所有的數字級轉回調性音名,利用音名去分析,數字級當成是音程參考,這樣分析時才不會被侷限在大調關係。

※ 版權所有,謝絕轉載,請尊重著作權法 ※

結論

自然大小調音階是大部分的人聽覺上覺得最舒適,最容易習慣的感覺。所以我們用 “自然 (Natural)” 來描述這兩個音階。所以幾乎大部分的音樂理論都會以這兩個作出發、作依據。打破這個常規將會得到我們覺得『不自然』、『特別』、『奇怪』的感覺,像是日本、印度等一些民俗音階。但是印度音階的感覺對於印度這個民族來說,也許是他們的『自然音階』,我們的『自然音階』反到對他們來講是不自然的 … 這也是文化本質造成結果。

本質的問題,請參閱 音階的本質

世界各地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,每個種族文化也許都會有屬於他們習慣的『自然音階』,這也是我們經常去世界各地旅遊時,聽到他們的音樂都會覺得很特別的因素。這就是文化差異的樂趣所在!也是多元文化有趣的地方~

所以有些原住民會很『自然的』唱出一些調式音階 (ex: Mixolydian),是否表示著,其實調五是他們的自然音階呢?如果我們把音樂理論基礎從大小調的基礎改成調四 (Lydian) 和調二 (Dorian),把這兩個當成『自然音階』,那麼,現在的音樂聽起來會截然不同!


延伸閱讀

站內資料

  • 音階的本質
  • 大調音階
  • 音階基礎
  • 關於唱名
  • 轉調曲例
  • 可以自行創造音階?
  • 調式概念
  • 調、調式及轉調
  • 固定唱名?還是首調唱名?
  • 調式內轉 (Modal Interchange)
  • Secondary Dominant (次屬和弦)
  • 歌曲分析:GNR - Sweet Child O’ Mine
  • 升降記號
  • 吉他音階學習引導

參考資料

  • 你也可以彈爵士藍調 - 郭正權 - 麥書文化
  • 征服琴海 (二) - 林正如 - 麥書文化
  • 爵士樂理入門 (上/下) - 李承育
  • 樂理理論與應用 - 上田 昭/春永裕子
  • 和聲之學 (The Study of Harmony) - 蔡盛通/樂韻
  • Blues/Rock Soloing for Guitar - Hal Leonard

更新紀錄

  • 原文位址:https://rickmidi.blogspot.com/2008/08/minor-scale.html
  • 2008/08/16: 初版
  • 2010/02/07: 增加和聲小調的和聲功能說明
  • 2010/10/01: 修改小調特色的描述

Last modified 2008/08/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