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他琶音練習 - 以 G 大調 251 為例
延續 上一篇 的筆記,這篇用和弦進行 251 繼續討論琶音 (Arpeggios) 練習的方法。
首先 G 大調的 251 和弦進行是:
Am7 - D7 - Gmaj7
這篇筆記會專注在這三個和弦的琶音思考與練習。
基本概念
這三個和弦個別的琶音練習都可以參考上一篇的筆記,但是套用調性以及順階和弦時,要了解其基本關係,包含和弦本身的組成音、音程、屬性,在調性裡的級數、功能等資訊。
和弦名稱 (Chord Name) | 組成音 (Notation) | 和弦音程 (Interval) | 和弦屬性 (Chord Type) | 調性級數 (Level of G Major) | 中心調 (Degree of Key Center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m7 | A C E G | P1 m3 P5 m7 | minor 7th | ii | 2 4 6 1 |
D7 | D F# A C | P1 M3 P5 m7 | Dominant 7 | Ⅴ | 5 7 2 4 |
Gmaj7 | G B D F# | P1 M3 P5 M7 | Major 7th | I | 1 3 5 7 |
練習的基本精神一樣,先練習密集聲位琶音,走八度音以內的排列組合,然後再走遠距聲位琶音,也就是跨越八度音的組合。
思考一:和弦的本質
- 組成音:知道和弦組成音,不用刻意記誦,重點在於理解與思考
- 練習過程中,同時思考,組成音之間可以有哪一些音,例如完全五度下一個可以是大六度,那音名是?大三度前一個大二度音名是?
- 從不同的級數出發,例如 Am7 從根音出發:A C E G,從三度音出發:C E G A,從五度音出發:E G A C … 等
- 練習小和弦同時,可以走小音階,大和弦可以走大音階。然後反覆思考上一點。
- 音程:聽音和音之間的相對距離感,這是非常重要的音感訓練,也是在『相對、絕對音感』探討的重要概念
- 練習目的:理解音和音之間的距離,例如看到 A E 、D A、G D 就知道是完全五度 (P5) 的關係,可以搭配五度圈理解。不用刻意去背,理解後,看久了自然會記住。熟悉幾個和弦後,其他和弦的理解與記憶就會更快。
- 練習音程時,同樣的要試看看密集聲位與遠距聲位的感覺。同樣的 D C 密集聲位和遠距聲位聽起來感覺是有差異的。
- 注意屬七和弦的三全音 (Triton),聽起來感覺如何?
- 和弦屬性:
- 和弦屬性會影響使用方法,特別是三度音、七度音的變化,會決定和弦的用法,進而影響延伸和弦、和弦代理等變化。和弦屬性的思路與學習,參考『和弦學習地圖』與『和弦基礎』做延伸。
- 思考大和弦、小和弦在不同調性的功能,本文用 G 大調的 251,Am7 是 G 大調的二級,但是也思考在其他調性裡的角色,思考時,可以參考順階和弦表。請不要用背的,而是要思考與理解,然後找歌曲應用他。
思考二:在調性裡的角色、功能
- 思考大範圍的概念,也就是調性級數關係。這些和弦放在調性裡,分別是的屬性是什麼?他們有啥功能?
- 和聲代換:可以用哪一些代換方法,基本的是 TSD 代換,會有不同的練習組合跑出來。
- 轉調:本文以 G Major 為例,實際練習的操作,可以轉換其它調性,但是建議要先掌握住一個調性,熟悉之後,再換其他調性。至少熟悉 G 和 G 大調 (E 和 A 小調)。
思考三:在和弦和調性遊走
- 熟悉思考一、二之後,再回到思考一討論的,不過可以加入其他元素:延伸音、調式音階
- 彈奏的角度在調性、和弦音 (Chord Tone) 遊走
- 思考三是比較進階的,在還不熟悉調式、和弦概念、音程、各種轉調等,可以先忽略不看。
概念摘要
上述的思考,跟樂器還沒有直接關係,可以在手上沒有樂器的時候練習。
思考的練習有幾個要注意的地方:
- 由簡入繁:不用一下子想要記憶太多,腦袋會爆炸。
- 不要急著要練習轉調,先熟悉一個調先。
避免資訊爆炸,腦袋過載,凡是由簡入繁,慢慢延伸。
吉他的練習
與上一篇的筆記概念類似,不過要練過上一篇的東西,再來練習本文內容。
練習的重點一樣是在於『用腦袋驅動手指頭』,著重 彈什麼,而不是怎麼彈。只要不知道正在彈啥音,請停下來,把速度放慢,聽節拍器,聽每一個音符。
同樣的,下述的練習,左手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擴張,如果沒有練習類似的東西,請不要隨意嘗試,避免手指受傷。
練習原則與概念
先修以及注意事項,和 上一篇 一樣。。。寫玩了 XD
基本練習:Arpeggios on 2 Strings
同樣的是在兩根弦上練習,下圖是 Am7、D7 在五、六弦上的練習。這次我把六線譜顯示出來了,不過練習過程中,還是要思考音符為主。用 腦袋驅動手指頭,用音符表現音樂。
上述例子,是在五、六弦,從根音出發,同樣的概念,其他任意兩根弦的組合,或者從不同級數出發,也都是要練習的。所有的思考都是橫向的、音樂性的,完全打破過去指板圖像學習的概念,也就是『吉他和弦聲位』提到的第二種思路。
任意兩根弦的練習,如果這兩弦不是相鄰的,而是跨越的,那麼這個和弦彈出來就會有 Drop Voicing 的感覺。
串接和弦
在五、六弦串接這三個和弦,變化很多,下圖是最簡單的例子:
同樣的,熟練後,可以換不同兩根弦練習,隨意組合。當然兩根熟練了,三根、四根,全部。。。過了這關,基本上對於指板應該已經有完全不同的認識了,指頭上的功夫也進入全新的境界了。
串接其他元素
可以練到前述兩者,基本上已經有很多東西可以玩,接下會發現一片新的天地可以玩:
- 加入吉他的手法與技巧:吉他手最擅長的指板思考,混合五個把位的音階,大和弦放大音階,小和弦放小音階。不知道放啥,就彈五聲音階。
- 放入調式音階
- 加入技巧:Sweep、Tapping、垂勾顫。。。基本功練過的,都拿進來玩
- 發現其他可能的和弦按法,基本功提過一個和弦至少要會五種按法,經過這個練習,配合簡化和弦的概念,按法可以多出很多種。
- 找 Lick 練習,放入曾經彈過的句子
- 熟悉 251 之後,當然也可以套用其他常見的和弦進行,像是卡農進行。。。。
彈歌、寫歌
練習一堆東西,最終目的是拿來應用的,最直接的就是找歌曲練習,應用 251 的歌曲很多,再拿出來複習,你會有不一樣的體悟。以下列幾首 251 的流行歌曲:
- Santana:Europa
- 黃品源:你怎麼捨得我難過
- Gary Moore:Still got the blues
- Bertie Higgins:Casablanca
- 張宇:給你們
Realbook 就不列了,基本上是多到爆炸。。。
251 的歌曲,會有種故事從一半開始的感覺。這樣的曲子,我聽到不用透過吉他,就可以聽出和弦進行了。用你自己的形容詞去感受『和弦進行』,音感是這樣累積訓練出來的。
結論
這兩篇 Arpeggios 的練習都盡量不用六線譜介紹,主要是因為要練習思考音樂本質。吉他手很容易落入技術的思維,然後即使彈了很多東西,但是依舊不知所云的狀況。這種現象就像學語言一樣,背誦很多單字,記憶很多文法,也看了很多文章,但是還是無法活用他。而透過練習琶音的過程,讓大家回歸音樂本質的問題。
同樣的如 前一篇 所提及,不見得透過五線譜就真的變成很會作曲或者彈歌,而是透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習者(我自己)有重新思考本質的機會。透過這樣的思考練習,舊的資訊、訊息,有機會重新昇華成新的知識,然後回去再練習曾經彈奏的曲子,則有不同的體悟。
很多教學都用六弦譜直接彈奏,帶來的是快速方便的學習途徑,但是相對的卻少了思考的機會。很多仿間的教學,都很會強調『速成』,而我一直相信物理的『能量不滅定律』,知識也是一種能量,囫圇的學習,只是讓一堆能量堆積在體內。人的體能、智商在短時間之內終究是有限制的,無法一下子吃下太多知識。但是透過持續性的練習,就會有無窮的可能。
網路上著名的勵志文:每天進步 1%,一年進步 37 倍。文章的重點不是 37 倍,而是 持續的學習
、漸進的 刻意練習
,才是捷徑。
延伸閱讀
站內資料
- 吉他琶音 (Arpeggios) 的練習 - 以 Gmaj7 為例
- 彈什麼和怎麼彈
- 相對、絕對音感
- 三全音 (Triton)
- 吉他基本功
- 吉他和弦聲位基本概念
- 吉他音階學習引導
- 順階和弦表
- 吉他手怎麼練習音感
- 卡農進行
參考資料
更新紀錄
- 原文位址: https://rickmidi.blogspot.com/2015/04/arpeggios-251-of-g-major.html
- 2015/04/15: 初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