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半音階的唱名
關於音階唱名 (特別是半音階) 我用首調唱名法來說明相關的應用概念.
半音唱名
首調唱名主要以 “自然大調音階” 的音程關係為基礎,也就是 1 2 3 4 5 6 7 1
表示了大調的音程關係: 全全半全全全半
。簡譜數字 (1~7) 常常會跟唱名 Do、Re、Mi ⋯⋯ 互通使用,分別表示寫法跟讀法。
但是當唱到降音記號 (b) 的時候,會將母音改唱成 ’e’ 的音; 唱到升音記號 (#) 的時候,將母音改唱成 ‘i’ 的音。如下:
音階唱名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上行半音 | 1 | #1 |
2 | #2 | 3 | 4 | #4 | 5 | #5 | 6 | #6 | 7 |
上行唱名 | Do | Di |
Re | Ri |
Mi | Fa | Fi |
Sol | Si |
La | Li |
Ti |
下行半音 | 1 | 7 | b7 | 6 | b6 | 5 | b5 | 4 | 3 | b3 | 2 | b2 |
下行唱名 | Do | Ti | Te | La | Le | Sol | Se | Fa | Mi | Me | Re | Ra |
要注意的是,以往 Ti (7)
的發音大部分都是發 注音符號 (ㄒ,Si)
的音,但是如果要配合上下行半音的唱名,因為會和 #5 => Si
發音一樣,所以我們習慣將 Ti
發成字母的 ‘T
’ 的音。上表也可以在 Wiki 百科找到參考資料: “Solfege”
另外一個要注意的就是 b2 的發音,降音記號是把母音改成 e 的音,但是 Re 本身就已經是 e 的音了,所以 b2 就改成發 a 的音,變成 Ra.
這種唱名的方式,是學習其他音階時的唱法,主要的還是以自然大調的音程關係做比較,也就是一般 Key Center 的唱法。利用這樣的唱法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該音階的特徵音符。例如自然小調音階和唱名關係是:
Natural Minor Scale | I | Ⅱ | Ⅲ | Ⅳ | Ⅴ | Ⅵ | Ⅶ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Interval (音程) | 1 | 2 | b3 | 4 | 5 | b6 | b7 | |
C Minor Scale (C 小調音階) | C | D | Eb | F | G | Ab | Bb | |
音階唱名 | Do | Re | Me |
Fa | Sol | Le |
Te |
這樣在唱小調音階的時候,就可以很清楚明確的知道有哪些降音記號,跟自然大調到底差別在哪,憂鬱感在哪裡。如果以傳統的固定唱名 6 7 1 2 3 4 5 6
這樣的唱法來學小調音階,會不容易知道跟大調之間的差別在哪。只會感覺好像跟大調差不多。因為並不是以 Key Center 唱,而是以關係大小調作參考。以 Key Center 唱第一個音一定為 1 開頭.
同理,要唱出其他的調式音階,例如唱 Locrian:
音階 | I | Ⅱ | Ⅲ | Ⅳ | Ⅴ | Ⅵ | Ⅶ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Locrian Interval | 1 | b2 | b3 | 4 | b5 | b6 | b7 | |
C Locrian Scale | C | Db | Eb | F | Gb | Ab | Bb | |
音階唱名 | Do | Ra |
Me |
Fa | Se |
Le |
Te |
所以同樣的,也不建議用 7 1 2 3 4 5 6 7
這種唱法,因為唱了半天,還是不知道重點在哪。
音名與唱名
這邊我描述的唱名基本上跟數字簡譜是畫上等號的。但是唱名跟音名是不等的,他們是互相參考的關係。音名是固定的,他就是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不會改變,會改變的是音名跟音名之間的關係。C 跟 E 的關係是大三度,G 跟 C 的關係是完全四度,Ab 跟 Eb 的關係是完全五度,但是 只有寫一個 D 是無法知道他代表什麼 “關係” 意思。(關係很重要,特別在人的世界裡 XDD)
上述的例子 G 和 C 的關係是完全四度,音程 “完全四度” 則可以用唱名 4 來表示 就可以了.
音名與唱名兩者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都是很重要的基礎概念。唱名大多用在練習 Key Center 的歌曲,只要轉調不多的歌曲,用數字都 ok。另外是表示音程關係,會和音名一起使用在和弦推算,命名等。音名是音樂符號最基本的代號名稱,任何地方都會看到他:各調音階、和弦推算、命名、琶音、音程、順階和弦 …等。兩者經常會混用.
以和弦來看例如 F#m7-9
:
- 音名 (F) 代表的根音位置,也可以說是代表著音階的根音 (主詞)
- 升記號 (#) 我把他看成修飾根音的部分,當他是形容詞子句好了
- 大小和弦 (Major、Minor) 則用來表示和弦的性質 (動詞)
- 數字則用在修飾和弦 (形容詞,副詞).
上述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聯想,大家可以各自用自己熟悉的領域去聯想這些東西,我相信都是有共通性的.
結論
有朋友一定會問,學習音樂時,是否需要學習這種唱名方式? 我覺得不見得每個人都需要,因人而異。有些人可以很快的瞭解音名,音程,音階,調性之間的關係,所以可以直接利用音名去記憶和弦,音階組成,推演各種樂理。但是有些人沒辦法一下子把 E7-9 的組成音說出來,但是卻知道他的音程關係是 1 3 5 b7 b9
。或許這樣的人可以嘗試這種唱名.
就像是我們學英文,老外是不需要 KK 音標這種東西的。但是非英語系的我們需要藉由音標來幫助發音。而音標除了幫助記憶發音,他還可以幫助記憶單字的拼音.
同樣的唱名,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拿來唱音階用的,另外一個功能就是因為唱名的慣例是以自然大調音程為主,所以相對的,唱出音階的過程,其實也就間接唱出了音程關係了.
和用音名不同的是,音名是絕對的名稱 (當然也可以把音名的 ABC 字母當成唱名來唱,只是遇到 F# 這種要怎麼唱? 很繞舌的 …),他很直接的告訴演奏者的訊息是一個絕對的位置。至於所謂的音程,音階,和弦必須由演奏者腦袋裡的資料庫自行判斷,比對,分析.
音名和唱名就像我們的中文和注音一樣。中文字表達的是一個具象的訊息,注音只是一個音。但是同樣的一個音可能包含了好幾個字,所以注音可以說是一個抽象的符號.
音名是一個具象的名詞,C 就是 C,nothing else,除非他跟其他的音放在一起,才會有關係,例如 C G 放在一起,才可能會有完全五度 (C->G) or 完全四度 (G->C) 的關係。
但是唱名就不是這樣,唱出一個 Sol 就是很清楚的告訴 Player 這是一個完全五度,但是他可能是任意調的完全五度.
扯了一堆,只是想讓告訴大家,音樂是很多面向的藝術,同樣的東西,可以從很多角度去思考的。終點是一樣,但是過程卻是截然不同的.
延伸閱讀
站內資料
- 相對、絕對音感
- 固定唱名?還是首調唱名?
- 再談『首調、固定唱名』與『相對、絕對音感』
- 音階基礎
- 調式概念
- 調、調式及轉調
- 淺談 Modal Harmony (調式和聲)
- 大調音階 (Major Scale)
參考資料
- Solfege (Wiki)
- Scales Syllables (各國音階唱名)
- 音樂認知心理學 - 蔡振家
更新紀錄
- 原文網址:https://rickmidi.blogspot.com/2008/08/blog-post.html
- 初版:2008/08/07